太湖蟹历史传说

摘要:

自古至今,太湖水产共有106种,分属15目24科71属,而太湖螃蟹共有三种,为中华绒螯蟹、凹背新尖额蟹和锯齿溪蟹,分属三科三属,尤以中华绒螯蟹为主。

太湖烟波浩淼,碧水荡漾,东西宽55.9公里,南北长68.5公里,形如腹中胎儿,号称“三万六千顷,周围八百里”。

太湖古称“震泽”、“具区”,又名“五湖”、“笠泽”。明朱右《震泽赋》云“夏名震泽,周曰具区,下属三江,实为五湖”。

太湖气候温和,水位稳定,湖区受水面调节,冬少严寒,夏无酷热,形成有利于渔业的小气候。两千年前,从范蠡“泛舟游五湖”的时候起,太湖就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,素有“日出斗金”、“天然活鱼库”之美称。

太湖水产资源的富饶,明朝朱右在《震泽赋》中就作了如下阐述:“水产则黏壕旋螺,土蛤石花,鳢、鲫、鲤、鳜、缩颈之鳊、赤尾之鲂,细鳞之鲈,紫甲之虾,稻蟹盈足,盾螯载车,周游涵泳,其乐无涯”。

自古至今,太湖水产共有106种,分属15目24科71属,而太湖螃蟹共有三种,为中华绒螯蟹、凹背新尖额蟹和锯齿溪蟹,分属三科三属,尤以中华绒螯蟹为主。

螃蟹在我国沿海有许多著名的产地,历来以阳澄湖和太湖出产的最著名,而两湖螃蟹又各具千秋。据《太湖备考》载:“出太湖者,大而色黄,壳坚,胜于他产,冬日益肥美。谓之十日雄”。太湖螃蟹尤以个大肉紧,油足黄多而别于阳澄湖而称雄市场,人们比喻阳澄湖蟹为“闺阁传秀”,而太湖蟹则是“?悍健儿”。

历史上太湖螃蟹颇多,宋《蟹谱》以“西夏大德末年,吴中蟹厄如蝗,平田背满,稻谷荡尽”来形容当年的螃蟹之多。每年秋冬之交,二龄性腺成熟的螃蟹,就进行生殖洄游,成群结队,顺流东下,到江海交界的浅海中,生男育女,了此一生。来年初夏,孵出的蟹苗,逆流而上,返回内陆淡水湖港安家落户,经过多次脱壳,第二年又长成大蟹。“西风响,蟹脚痒”,金菊绽开,正是捕蟹的黄金季节,渔民们利用螃蟹生殖洄游的规律,筑簖张网,昼夜捕捉,以蟹换钱。

上个世纪50年代,沿江建闸后,蟹苗来源隔绝,太湖螃蟹产量逐年下降。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,江苏省太湖渔业生产管理委员会建立后,开始实施蟹苗人工放流,太湖螃蟹产量开始回升。上个世纪90年代起,太湖开始发展围网养蟹,借以科技手段,选育蟹苗,投放饵料,使太湖螃蟹重新焕发青春,蜚声中外。

声明:

本文系本站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