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验时间:9月12日10:00——11:00
体验记者:周伟蔚 张健
特邀体验者:沈浩
体验感言: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东山小伙,每年的太湖蟹都不曾错过。但这次亲自体验了上笼、挑拣、捆扎的全过程,真心感受到蟹农的辛劳,也想替东山的蟹农对喜爱太湖蟹的吃客们说一句:蟹蟹侬。
太湖蟹22日即将开捕,日前,我们决定赶在大批食客聚往湖面之前的空当去探访,感受开捕前蟹农的辛劳。我们的目的地是湖中央的吴中区信联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:汽车开到大咀山码头,再换乘快艇行驶十几分钟到达湖心。与我们同行的合作社“老大”秦雪荣,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,动作里都透着几分轻盈。秦雪荣驾着快艇一路前行,驶过长长内河后,眼前突然开阔起来,清澈的湖面上,蟹网重重叠叠,成群的白鹭不时被船只惊起,“在这样生态的环境中成长的太湖蟹,怎会不肥美?”秦雪荣语气中的自豪是盖不住的。
出发前,我曾想象过捕蟹的场景:站在船上拉起笼子,一堆螃蟹在网上爬,而后收网、上岸,这个活并不难。合作社的蟹农老张仿佛看出了我的想法,笑笑:“来吧,上船试试。”而真来到船上,才发现捕蟹其实是件极其精细的活——他们全程站在小舢板上,随着湖水的颠簸,船会左右摇晃,稍不留神湖水便会漫进船来。老张说,为了保证螃蟹的品质,蟹农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要下湖捕蟹,这样才能保证市民白天买到的是最新鲜、刚出水的大闸蟹。
来到湖中心,老张立刻说:“地笼就在这片水下,拉的时候一定要小心,不能让蟹逃跑了。”沈浩信心满满。长期浸泡在水中的地笼捞上来时经常会顺带捞出小鱼、青蛙等,一不小心握在手中,实在有些害怕。拉啊拉,拉了好几米,地笼中依然是空的,沈浩在那头问:“怎么还没有螃蟹?”老张赶紧叮嘱:“马上就要出来了,你一定要仔细些。”突然间,拉出的网中出现了大量螃蟹,看着它们吐着泡沫欢乐地爬着,我心里竟有一些莫名的激动:这是我亲手捕上来的螃蟹。回头看看老张,他的神情依然紧张,不断提醒:“往上提一些,再往上。”然而,我们的技术实在不到位,终于还是让两只螃蟹从网中逃跑了,老张满脸遗憾和懊悔,我突然读懂了他的表情:8月初我曾见过他,彼时他为了照顾正在蜕壳的螃蟹,已经冒着高温在湖中小屋里住了好几个日夜。经历过那样的辛劳和期待,这些螃蟹对他而言已不仅是可以卖钱的物品。将螃蟹捕上来后还需要将它们用草绳扎住,这样既避免螃蟹到处爬、断腿影响品质,也可以减少蟹的体力消耗、保证蟹肉的丰满,对于蟹农老张来说,这件事实在很简单,前后不到十秒钟。但即便是对于看惯了螃蟹的东山人沈浩来说,将螃蟹绑得结实也真是一件难事:螃蟹动个不停,稍不留神绳子就全松了。当他绑好一只时,我们掐表一看,耗时已超过两分钟。
捆扎好的几只螃蟹被放在地上,秦雪荣仔细端详了好久,嘴角一咧:“感谢老天爷的照顾,因为风调雨顺,今年的螃蟹个头都特别大。”蟹农们最近都在议论,今年的太湖蟹应该是近年来个头最大的。这时,湖中心的合作社里已经来了一批广州客人,他们指指地上我们刚捕上岸、捆扎好的螃蟹说:“它们我也要了。”老张悄悄地告诉我们,这家广州的客人是合作社的签约战略合作伙伴,双方从养殖到销售已经实现了一体化,通过他们的销售,太湖的大闸蟹可以分销到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等国家。“我捕上来的这几只螃蟹,会飞往哪座城市呢?”挥挥手告别广州的客人,我在心里思忖。